首页 >> 健康 > >> 内容页

长三院: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1”走向“100”-每日信息

2023-05-24 11:26:07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张均斌 魏其濛

“污水都是有‘指纹’的,可以从‘指纹’中识别污水的成分、来源等信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长三院”)生态环境所所长刘锐所说的“指纹”是指污水的三维荧光光谱,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污水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比对、分析,可以精准判断污水的特征,从而进行污染源精准识别、污染源排放监控、水环境安全保障等,准确率可达90%以上,这便是三维荧光精准溯源技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像这样用于精准治污的“利器”,在长三院生态环境所的“技术库”中还有不少。该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是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长三院共同建立的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包括三维荧光精准溯源技术在内的不少技术,便是由清华大学的科研实验室中转化而来,如今在浙江省嘉兴市环境治理中发挥中重要作用。

“我们所做的不少工作并非是从0到1的突破,而是致力让科研成果从1走向100,实现转化、应用。”在刘锐看来,科研成果从1迈向100的这一过程同样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突破的话,很可能一个产业就是不存在的”。而她所在的研究所作为一个地方创新载体,可以把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承接转化、整合应用,把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留下来,持续、稳定地服务当地的发展。

现场,刘锐拿出一张图表向记者展示了嘉兴市近35年来水质类别的变化。据了解,该研究所成立17年来为嘉兴全域1.47万公里的河道做水质“体检”分析并积极参与治理,将嘉兴的饮用水水源地从零合格提高至100%优,助力嘉兴连续3年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成为全省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07年,作为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刘锐来到嘉兴市入职长三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一路参与、见证了嘉兴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如今,刘锐的科研团队也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3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和博士有9人。可以说,他们是长三院面向当地市场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一个缩影。

成立20年来,长三院作为浙江首个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以清华大学为依托、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整合优化全球智力资源引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全方位创新服务支撑平台等方面结出硕果,不仅是众多新技术的“首创地”,还是这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的“首发地”。

2016年,长三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向东来到嘉兴后,一名企业家曾提出“让家具行业智能化”的需求,后来,长三院便与这家床具制造企业合作成立了科研团队,将科研成果进行转换,打造推出了一款“智能床”。这款“智能床”在现有的床上增加高灵敏度非接触式传感器来获取人们睡眠时的生理特征,并将传感技术、AI与大数据算法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套智慧睡眠系统,可进行健康睡眠管理,并对重大疾病进行预警等。

“我们不仅要把技术交给企业,还会为企业提供相关理念以及理念未来的应用场景、实现路径等。”用杨向东的话来说,这张床“顶着清华的脑袋,长着企业的腿”。如今,这款智能床已卖出200多万张,相关企业也从传统的床具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为智能睡眠服务提供商并成功上市。

从一名企业家提出的需求,到一系列技术的研发应用,再到一款新的产品、一家焕新的企业,在杨向东看来,需求创新驱动理论技术创新,省校合作是实现重大创新的捷径。这次合作体现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也是长三院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从而服务市场需求的一次生动体现。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长三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开胜介绍,为了贴近企业、服务企业,长三院已建立一支1000多人的人才队伍和企业一起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据了解,目前长三院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9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24个,孵化培育企业2500余家,其中上市(并购)企业50余家,规模超百亿元的企业已有10余家。

20条 上一页1/20 下一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