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相关资料图)
对于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讲,活得更有质量可能是当下更为迫切的愿望。然而在“以病为中心”的时代,评估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时,医生往往忽略了患者的自我感受和诉求。如今,临床治疗越来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倾听患者心声、关注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新焦点。
2月3日,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国晚期乳腺癌 PROs 量表(NCC-BC-A)》(以下简称,《量表》)正式发布。
PROs是指任何来自患者直接报告且不被他人修改或解读的对自身疾病和相应治疗感受的评估结局,简称患者报告结局。这意味着,通过填写《量表》,患者可以真实的反应出现阶段治疗方案是否有效以及不良反应程度大小,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和改进。
“我的治疗我做主”。有专家预测,《量表》的发布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改变医患之间的关系和现有临床治疗模式。
把被忽略的不良反应“找”回来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2021年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0年预测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1929万人。其中,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约占新发癌症病例的 11.7%。
这是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在我国,乳腺癌虽然没有跃居第一,但患者数量也有快速增长势头。加之新药研发和治疗规范化的推进,乳腺癌总生存期(OS)得以延长,呈现慢病化趋势。相应的,带瘤生存和晚期乳腺癌患者也在增加。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基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指出,晚期乳腺癌基本上都需采取化疗治疗方式,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仅承受了生理痛苦,还常因为形体破坏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关注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同时,还需注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以及脱发、失眠、乏力及骨髓抑制等。临床医生多注重骨髓抑制,而容易忽视恶心、呕吐、失眠、乏力等可感知不良反应。但骨髓抑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往往较小,而其他对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可感知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不被医生重视。
如何让临床医生关注到这些患者在意的相关因素?由69位专家共同参与,历时15个月完成的《量表》是合适的工具。它是承载PROs评价的重要工具,应用于临床时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识别出患者在治疗中的症状和不良反应,更客观地反映出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药物安全性,都是来自患者的“主观声音”,也是患者对于治疗结局的切实感受。
《量表》对医生有何意义?一个真实的患者案例
除了让医生和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感同身受”外,《量表》还能在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价值。医生可根据患者的PROs相关指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早评估疾病进展以及实时指导治疗、甚至改变治疗决策,以促进和改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对疗效的评估不再只依靠医护人员的“客观评估”,患者自身的“主观感受”同样值得关注。
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内科陈文艳教授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患者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我们科室有一位患者刚做完一个疗程的化疗。患者自述状态还不错,症状也没有加重的迹象。听到她这样讲,我们就准备给她进行第二疗程的化疗。然而,当我们拿到她化疗前的《量表》和一个疗程后的《量表》进行对比时惊讶的发现,有关症状的反应其实加重了。随后我们给她做了影像学检查,不出所料,她的病情的确进展了。根据检查情况,我们及时改变了治疗方案。”
这样的诊疗过程,在《量表》出现前,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在陈文艳看来,这就是《量表》的意义。而由此出现的动态治疗方案调整,能让患者更明显地感知治疗效果、更全面地理解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更有利于提升医患关系。
“如果越来越多的病人对我们说‘生病我是不幸的,但是我因病而认识你这个医生是我不幸中的万幸’。这可能就是PROs《量表》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帮助。”陈文艳教授说。
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量表》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需要细化的问题。比如乳腺癌患者填写量表的频率如何,医生有没有时间教患者填写量表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陈文艳教授告诉搜狐健康,患者填写《量表》的频率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去讨论,灵活进行,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填写频率自然也有所区别。
谈到教患者填写《量表》对时间精力有需求时,陈文艳建议要培养一个专门的队伍。“我们现在已经在布置这类工作,推出了个案管理师,由一个人带动一批人,再分散到江西省各个医院。其实这个《量表》在未来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还要继续完善,但只要做起来,就是有意义的。”
PROs渐成新药临床试验“硬指标”
当前,国内外监管部门均推荐新药临床研究应纳入PROs数据,用于支持药物审批和说明书声明,这使得PROs逐渐成为评价抗肿瘤药物临床价值的一大重要指标。
2021年6月,美国FDA颁布的《癌症临床研究中核心患者报告结局》指出,临床试验必须参考PROs数据,来支持药品的治疗获益和风险。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也明确推荐,对任何分子分型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研究的终点设计上都应兼顾疗效和PROs的评估。
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于2021年12月颁布的《患者报告结局在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中提出,新药研发需践行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鼓励收集PROs数据,实践疗效和生活质量并重。还指出临床研究应以患者为中心,鼓励在研发初期科学合理地应用PROs工具。
这是我国首次出台针对PROs应用的指导原则,也是国内PROs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可以说,将PROs作为乳腺癌患者管理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建立中国乳腺癌PROs量表工作势在必行。
现阶段,我国在PROs的评估及使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与国际接轨和快速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马飞教授指出:“当前我国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对PROs,尤其是对患者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评估,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了解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也清楚报告不良反应的意义,但并不熟悉医院建设的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使用依从性较差。国内也普遍缺乏不良反应的规范化指导,故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准确评估不良反应较为困难。同时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临床研究中常用的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CTCAE),大多患者难以理解,因此CTCAE未能在患者中得以良好应用。”
目前,在新药临床试验电子化的趋势下,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电子化患者报告结局(ePROs),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价和随访。初步研究显示,ePROs与纸质版PROs具有同样的可信度,同时,其在临床使用中更为便捷,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随访评估中的负担,并协助评价长期治疗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形成PROs大数据。